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章中心 联成讲堂

如何从根本上改良养殖过程中的底质环境

发布时间:2018-06-06 12:06   阅读量:3501

池底是养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蓄水、与水体的离子交换、缓冲等作用,同时还是养殖过程中残饵粪便、死亡的藻类、浮游动物等有机质分解、转化的主要场所。池塘底质管理是养殖管理的重中之重,所以才有了“养虾先养底”、“养鱼先养底”之说。

池底污染是指池底有机质化、还原化、酸化和病原生物逐渐累积的过程。随着养殖过程中生物的新陈代谢和饲料的不断投入,池底有机质也在不断增加。理想状态下,这些有机质应该被底泥中的微生物持续分解,转换成营养盐供给水体中的藻类利用,藻类生长带来氧和浮游动物的饵料,浮游动物再被养殖动物摄食,然后粪便再沉积池底被微生物分解,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然而养殖过程中微生物对池底有机质的分解也会受到温度、氧等其他条件的制约。当底泥中氧含量丰富时,微生物群进行好氧分解产生无毒无臭的二氧化碳(CO2)、硝酸盐(NO3-)、硫酸盐(SO4-)等并释放能量;当氧不足时则进行厌氧分解产生可溶性有机质、氨(NH3)、亚硝酸盐(NO2-)、硫化氢(H2S)和甲烷(CH4)等还原性物质,会对养殖动物产生毒害,影响摄食和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池底的“泥-水”界面是氧进入底泥的重要通道,而大量的有机质沉积和菌、藻结合在一起会形成“底膜”,阻碍了氧的流通,造成底泥的缺氧环境,导致大量还原性物质产生并累积在池底,这就是“臭底”形成的原因。同时,这也增加了泛塘的风险,相当于在池底埋下了一颗炸弹!

清除这些危险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当然是清淤和晒塘,而养殖过程中,控制合理的饲料投喂量、进水前底播微生物制剂、加大增氧力度、定期施用底质改良剂等都是有效的控制方法。

传统的氧化型底质改良剂仅能氧化掉释放出来的部分还原性物质,让底泥表层暂时变黄、减轻臭味,而不能改善底泥深处的缺氧环境,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还原性物质产生的问题。特别是基于“等当量反应”的原理,要氧化掉多少还原性物质就要提供多少氧化性,而生产中我们是不可能投入那么大量的氧化剂来等量氧化掉持续产生的氨和硫化氢等还原性物质的,所以这仅仅是扬汤止沸。

生态修复型底质改良剂“底呼吸”可以缓慢打开“泥-水”界面处的底膜,让氧持续深入下去,减少厌氧分解,同时还可以促进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对流,改善池塘底部的低氧环境,从根本上减少还原性物质的产生,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解决根本的,才是最好的——“底呼吸”!